上小下大模 |
一种底部较宽顶部较窄的锭模,这种形状易于在冷却后取出铸锭。 |
不锈钢 |
一种耐腐蚀的钢。 |
中间包 |
位于连铸机顶部用于控制铁水流的设备。 |
公差 |
不希望出现但却是可被接受的与理想尺寸的偏离。精确尺寸需要紧公差。 |
冷加工 |
在远远低于金属熔点的温度下使金属成形的加工方法。一般在室温下对金属进行冷加工。 |
冷拔 |
一种将金属件拉过一个狭小孔口从而压缩并使金属变长的冷加工过程。冷拔能够除去热加工所形成的表面硬膜并得到精确的毛坯尺寸。 |
冷轧 |
一种使金属件在两个轧辊间通过,以使金属变平变长的冷加工挤压过程。 |
制造 |
通过大型机械完成大规模产品生产和成形的过程。 |
原料 |
生产加工之前,未被处理过的材料。 |
合金钢 |
一种含有有意加入的物质的钢,这些物质可以改变钢的性能。常见的合金元素包括铬、锰、钼和镍。 |
固化 |
使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 |
大方坯 |
一种长方形或者正方形的金属半成件。比小方坯大。 |
小方坯 |
一种长方形、圆形或者正方形的小型金属半成件。小方坯比大方坯小。 |
工具钢 |
具有高耐磨性、高韧度、高强度的一种钢。工具钢一般用于制造切削刀具,模具和夹具。 |
延展性 |
金属被拉长、伸展或塑形而不会断裂的能力。 |
拉模 |
一种具有特定尺寸,通过强迫金属通过或挤压使其成形的组件。 |
机械加工性能 |
金属在铣削、磨削、车削和钻削等机械加工过程中成形的能力。 |
杂质 |
会降低材料质量的多余物质。 |
板坯 |
宽度至少为厚度两倍的板状金属半成件。 |
模铸 |
将熔化的金属倒入单独的锭模中,直到金属凝固成铸锭的过程。 |
毛坯 |
制造零件的原材料。 |
氧气顶吹转炉 |
在炼钢过程中,用来向生铁中注入纯氧及其他材料以燃烧多余物质得到钢的熔炉。 |
渗碳 |
一种在富碳环境中加热金属以增加金属表面碳含量的表面硬化方法。 |
炉料 |
加入熔炉内的原料混合物。 |
炉渣 |
从生铁中分离出来的类似于岩石的废料,在高炉中被去除。 |
炼钢过程 |
将生铁和其他原料炼成钢的过程。 |
热加工 |
在接近金属熔点的温度下进行的成形操作。钢的典型热加工在1300°F (700°C)左右进行。 |
热轧 |
一种在高温下使金属通过两个轧辊之间来使金属变平和延长的加工过程。热轧会在金属表面生成硬膜。 |
焦炭 |
一种用来加热熔炉中物质的以碳为主要成分的燃料。 |
生铁 |
在高炉中被提纯处理过的铁。生铁仍然含有杂质。 |
电弧 |
强烈的瞬间电火花。 |
电弧炉 |
在炼钢过程中,一种利用电极间的电弧来燃烧生铁和其他材料的混合物以得到钢的熔炉。 |
石灰石 |
一种用于去除高炉中铁矿石杂质的沉积岩。 |
线铸 |
连续铸造的别称。 |
连续铸造 |
将熔化的金属倒入锭模中,形成一个连续的长金属板,最后再将其分离成单独金属件的过程。 |
退火 |
在某一特定温度稳定加热金属,然后逐渐冷却。退火可用于恢复延展性。 |
酸洗 |
将金属浸泡在酸液中以去除热加工产生的硬膜的方法。在冷加工前通常先对钢进行酸洗。 |
钢 |
由铁元素和碳元素构成的金属,通常还含有微量的锰、磷、硫和硅元素。 |
钢水 |
一种液态的金属。 |
铁矿石 |
铁的天然存在形式,是铁元素和其他矿物质以及岩石的混合物。 |
铸造 |
将熔化的金属倒入锭模中成形。 |
铸锭 |
钢的最初固体形态,其他零件都由铸锭制造而来。 |
锭模 |
浇入钢水的容器,使钢水凝固并成形。 |
高炉 |
一种由钢和砖块建造的高炉,用来将铁矿石变成生铁。 |